长草啦!什么时候拔草呢?
2008/01/24 - - 1 条评论

窗外雨潺潺,春意润如酥,而我却在作一篇“凌迟”的文字。曾看过一张清末处死犯人的照片,不知那人犯了什么罪,被置以凌迟大辟,绑在柱子上,光着身子,任人宰割。看他的表情,却似并无痛苦,脸向上扬着,微微张着嘴,象是在缓缓喘息。据云,此人刑前曾服食鸦片,想必他那悠然物外的神态,来源于此吧。狱卒给他服用鸦片,绝非出于善意,而是怕他在行刑过程中,熬刑不过,提早死去,以致朝廷“惩奸毙恶”的目的,不得圆满实现。“凌迟”,亦作“陵迟”,俗称“剐”。“陵迟”原意是指山陵斜坡逐渐低下之意,作为一种死刑的执行方法,好比下山那样,山势陡峭,不能快跑猛冲,而要顺着坡度慢慢下来;身受其刑的人,也不能让他一下子死去,而是零敲碎割,让他饱受其苦,方始毙命。凌迟之刑的行刑方法,民间传说中有“鱼鳞剐”一说,即将受刑人衣服剥净,用渔网紧紧勒在身上,使其皮肉块块凸现于网眼之外,刽子手持一柄极薄极利之刀,细细脔割,至死方休。有时受刑人皮肉殆尽,而呼吸尚存,只见骨架之间,心脏仍在微微跳动。另有一种行刑方法,叫“切八刀”,算是比较痛快的,先切头面,次切手足,再次胸腹,最后枭首。清代凌迟用刀,有二十四刀、三十六刀、七十二刀、一百二十刀之分,如果受刑人家属使足了银子,刽子手会暗暗在心窝扎上一刀,让受刑人早脱苦海,没银子的,就慢慢捱吧。据笔者手头现有资料记载,挨刀最多的是明崇祯年间的郑鄤,割了三千六百刀。

  1. 看了几页,发觉没有一处我能插得下话的,难得我真的那么没深度!

话说凌迟 | 造物虚生之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