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草啦!什么时候拔草呢?

初识吕思勉先生是因为他那本《经子解题》,那是本学习古籍再好不过的入门读物了。我国古籍自魏、晋以来大体形成经、史、子、集四大部;史部、集部的发端,其实皆可溯源到经及子部,学好经、子,史、集自可迎刃而解。吕先生的这部书,讲的就是如何去读经部、子部之书。除诸经、诸子逐部细论,在这部书中吕先生还有两篇综论文章,即《论读经之法》及《论读子之法》。细读之后,令后生小子获益匪浅。

吕先生特别谈及经、子与我国文学的关系,他说:“后世文学,根源皆在古书。同一熟诵,诵后世书,固不如诵古书之有益。而欲精研文学,则数十百篇熟诵之文字,固亦决不能无也。”“读诸子者,固不为研习文辞。然诸子之文,各有其面貌性情,彼此不能[……]

继续阅读

《中国历代政治得失》,钱穆著。三联书店二○○一年六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。定价十二元。九万八千字的小册子。很快读完这本书,首先因为电脑坏了拿去修,得以远离比特空间二十余天。其次,“钱穆”二字无疑是吸引我迫不及待的理由。钱穆的书买得不算少了,只要坊间可觅,搜罗一空。他的《现代中国学术论衡》、《湖上闲思录》、《中国史学名著》、《中国思想通俗讲话》等书放在床头,临睡前总要翻翻,却总也翻不完。曾有人反对我说不宜将钱公的书置于床头,那是需要正襟危坐,明灯一盏,细细阅读的。我是其言,遂将以上各书纳于书架,床头代之以一本《三侠五义》。这书是清末说唱艺人石玉昆的作品,问世之后又经传统文人之手润删,允称善本。俞樾为[……]

继续阅读

2007/09/24 - - 0 条评论

时下有些报刊杂志,喜欢登一些荤笑话之类的招徕读者,可是精品罕见,粗俗之作比比皆是。其实老祖宗留下的国粹里面,荤笑话也是一端,如冯梦龙的《笑府》里面,就有不少令人忍俊不禁的笑料。再如冯评《挂枝儿》,其中所收《惧内》二则,描摹世态,惟妙惟肖,不信你不笑意浮面。其一:“天生成怕老婆其实可笑,又不是爹又不是娘又不是强盗。见了她战战兢兢虚心儿听教。吃酒的逢着人说天性不好饮,好色的逢着人说恼的是嫖。略犯她些规矩也,动不动有几夜吵。”其二:“天不怕地不怕,连爹娘也不怕。怕只怕狠巴巴我那个房下。我房下其实有些难说话。她是吃醋的真太岁,淘气的活罗刹。就是半句的话不投机,老大的耳光儿就乱乱的打。”都说中国传统社会[……]

继续阅读

2007/09/20 - - 3 条评论

“闻君有白玉美人,妙手雕成,极尽妍态,不胜心向往之。今夜子正,当踏月来取,君素雅达,必不致令我徒劳往返也。”风流倜傥如楚留香,竟称“盗帅”,虽然乃不世出之英雄人物,终不免鸡鸣狗盗的身份。天下翻墙穿窬之辈,有此领袖,难免倖倖然群起而效仿了。江湖之上,向有“七红、八黑、九江湖”之说。所谓“七红”,指明火执仗,以强力取人财物者,“八黑”,即指于月黑风高之夜,四下无人之时,以诡计据人财物为己有者。前者为“抢”,后者为“窃”,就技术层面而言,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行当。若据此分类,恐怕楚留香不便称之为“盗帅”了,“窃帅”倒更贴切些,因他所为,乃是典型的“七红、八黑”之一“飞黑”的行径。“飞黑”乃“八黑”之首,[……]

继续阅读

2007/09/19 - - 2 条评论

夜读的习惯,由来已久。昏灯一盏,青卷在握,足了一宵。
昨夜读袁宏道致李子髯函,中有“每见无寄之人,终日忙忙,如有所失、无事而忧,对景不乐,即自家亦不知是何缘故,这便是一座活地狱……”之语,不禁会心一笑。人情必有所寄,方能心安理得,怡然自乐。人生在世,不过数十年光景,虽短暂,若不会打发,却也会变得漫漫如无尽期的苦刑。故人情必有所寄,达人寄于市,旷人寄于隐,幽人寄于思,俊人寄于乐;有人寄情于斗鸡走马,有人寄情于灯红酒绿,有人寄情于翰墨书香,有人寄情于寻奇觅胜,皆情有所寄也。唯有一种无寄之人,只知衣食二字,酒足饭饱之余,不知人间尚有其它乐事,浑浑噩噩,百无聊赖,只觉生而为人,无趣至极,恨不能“死便埋[……]

继续阅读

2007/09/18 - - 0 条评论

从前有座山,山上有座庙,庙里有个老和尚。老和尚非常古怪,从来不过问庙里杂七杂八的琐事,也很少跟其他和尚打交道,一天到晚就知道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喝酒。可他喝的并不是闷酒,其他和尚经过他房外,总是听到里面乒乒乓乓大呼小叫的,热闹非凡。咦,奇怪啊,屋子里不是只有那老和尚自己一个人吗,怎么这么吵?莫非闹鬼!虽说子不语怪力乱神,但和尚们还是好奇难耐。有个胆大的,舐湿了窗纸,破成一个小洞,凑眼去看。这一看不要紧,直唬得目瞪口呆。只见那老和尚十指之间跃出十道白光,窜入半空,化为十柄利剑,往来飞舞,回旋激荡。老和尚一边观剑,一边饮酒,看到精彩处,击节大笑,声震屋宇。须臾酒尽,老和尚伸出手,十剑又飞回指间,消于无[……]

继续阅读

2007/09/16 - - 11 条评论

秦王扫六合,虎视何雄哉!挥剑决浮云,诸侯尽西来。
始皇帝驱虎狼之师,东进中原,横扫天下,吞灭六国,威加海内,不可一世。然而人的血肉之躯毕竟会溃烂腐朽,如今秦陵中穿越两千年的沉埋,光芒依旧的,却是一把把青铜铸就的秦剑!《释名》曰:“剑,检也,所以防检非常也。”可见剑之为兵器,主要用于近身防卫。而秦剑显然不能纳入这个范畴,从其90余厘米的长度看,当是秦国步兵的主要作战武器之一。秦剑窄而长,剑身最宽处仅3厘米余,以这种宽度支撑90余厘米的长度,以青铜质地之易折,既要具备良好的刺杀力,又要经久耐用,无疑需要极高的工艺水准。中国的青铜兵器,很早即已运用合金技术,各种兵器以用途之不同,合金比例也有一定差[……]

继续阅读

2007/09/14 - - 3 条评论

镖局之始,渺茫难考。今人卫聚贤所著《山西票号史》称,镖局之鼻祖,乃山西人神拳张黑五,所设镖局字号“兴隆”,在北京前门外大街,创立时间为清乾隆年间。也有人说,镖局走镖,高唱“合吾”的趟子,便是取“黑五”之谐音,以资纪念。更有人从“镖”字解释开去,说是左“金”右“票”,正合了镖局为山西票号服务的创立宗旨。上述观点,聊备一说,考诸野史,却有未谛。清人褚人获在其所著《坚瓠集》中曾提到,在明朝正德年间,民间出现一种名为“打行”的组织,到了万历朝,逐渐盛行于各大城市。“打行”在市肆公开挂牌营业,其标志是一个拳头图案,悬于门首,名为“铁拳头”。“打行”纠结武夫,专为行旅客商,富豪人家提供“保镖”服务,与后世[……]

继续阅读

2007/09/14 - - 4 条评论

千古风流人物早已被大浪淘尽,后人偶尔临风凭吊,却多了几分时过境迁之后的绮思旖念。“东风不与周郎便,铜雀春深锁二乔。”杜牧的这两句诗,不知是缅怀周公瑾赤壁之战时的雄姿英发,还是惋惜曹阿瞒终于美梦成空?也许他心中暗想,假若玉体生香、天资国色的二乔在美轮美奂的铜雀台上翩然起舞,柔歌轻袅,“揽二乔于东南兮,乐朝夕之与共。”曹阿瞒的灵魂该陶醉到直上重霄九了,而陈思王的《铜雀台赋》,又该是一篇怎样的缠绵华章!可是,他哪里知道,如果没有了“曲有误,周郎顾”的周瑜周公瑾,小乔便有万种风情,更与何人诉?

纵观东汉末年,群雄并起,广揽天下豪杰,人才辈出,各领一时之风骚,然而细数过去,如周瑜般聪明秀出、胆力过人的[……]

继续阅读

造物虚生之人